首页
学习
时政
要闻
国内
社会
教育
旅游
健康
图片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汇聚强大精神力量

2024-08-03 11:18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汇聚强大精神力量

——我市兴起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热潮

□本报记者马乐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进行专门部署,提出明确要求。连日来,我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全会精神,表示将坚持守正创新、敢作善为,增强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强市建设再上新台阶。

“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是文化发展的动力所在。”市委宣传部文改办主任岳晓蕾说,近年来,我市着眼于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在厚植文化基底的前提下,培育了一批具有较强带动性的文化创意产业;谋划“两河牵手”“山东手造·德州有礼”等文化品牌,举办特色活动,不断提高文化产业发展质效。“我们将不断深化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布局,做大增量,继续创新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消费模式,激发文化消费潜力。加大文化和旅游融合力度,加大文化科技创新力度,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岳晓蕾说。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中,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这种融合不仅能够丰富文化的表现形式,还能增强文化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实现文化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市文旅局局长于吉军表示,今后将继续深挖历史文化、传承地域文化,以“两河牵手”工程为统领,串联非遗、红色文化、重点景区等核心文旅资源,推动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品牌,完善“好客山东·大德之州”旅游品牌体系,打造“三纵五横、一廊六带、两核引领、多点突破、串珠成线”文旅发展新格局。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离不开青年一代的接续传承。“90后”手工艺人刘宇是德州窑红绿彩非遗传承人,一直致力于这项技艺的传承与保护。“我将秉持创新与传承并重的精神,努力使其焕发新的生命力,让这门传承千年的手工技艺再次‘出圈’。”刘宇说。

《决定》提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健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推进公共文化设施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置改革。“我们将把满足人民高品质精神文化需要体现在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各个环节,加强统筹衔接,优化资源配置,凝聚各方力量。”市文旅局公共服务科科长孙超介绍,近年来我市构建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同时建立健全群众需求反馈机制,推广“订单式”“菜单式”“预约式”服务,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博物馆不仅要提供丰富优质的文化资源,更要引导市民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市博物馆业务行政负责人张嵘表示,这需要从创新驱动入手,通过引入新技术,逐步实现博物馆智慧管理、智慧保护、智慧服务。 “我们将进一步改进与提高全馆智慧化服务能力,把多维互动技术等运用到数字建设过程中,让馆藏文物‘活起来’‘潮起来’‘传下去’。”张嵘说。

《决定》中明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出成果和出人才相结合、抓作品和抓环境相贯通,改进文艺创作生产服务、引导、组织工作机制。近年来,我市深挖黄河文化、运河文化等特色资源,打造了杂技主题晚会《山水国潮》,前往北京成功演出;创排红色音乐剧《兵出渤海湾》,赴新疆巡回演出,取得了良好社会反响。“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我们将立足优秀传统文化土壤,挖掘现代审美价值,赓续红色血脉,打造文艺精品力作,以不断涌现的优秀作品回馈社会。”市歌舞团团长杨向军说。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决定》提出,改进创新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工作机制。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齐河县创新实施“文化先行官”项目,为群众提供文化活动策划与组织、特色文化品牌打造等一揽子文化服务,以文化振兴“软实力”夯实乡村振兴“硬支撑”。“我们将不断延伸‘文化先行官’服务内容,充实艺术团、合唱团、民乐团及民俗社、书画社、摄影社‘三团三社’力量,为群众提供更有品质、更加多元的文化服务。”齐河县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兼县新闻出版局局长康伟说。


编辑:李根